当前位置:首页 > 车友家族 > 二轮考古学:雅马哈YZF-R6编年史5-硬核悲歌

二轮考古学:雅马哈YZF-R6编年史5-硬核悲歌

二轮考古学:雅马哈YZF-R6编年史5-硬核悲歌

虽然雅马哈第5代R6在这些年当中陆陆续续有着几个或大或小的改款,但是第6代的R6一直等到了9年后的2017年才姗姗来到我们眼前。

这个九年磨一剑的第6代的R6可谓是天翻地覆,不光车子从内到外完全大变,连这款车自身的市场定位都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除了外观大改之外,其他的地方还有如下这些升级:

  • 标配 ABS 制动系统
  • 6 档可调的牵引力控制系统
  • 仅支持升档的快速换档系统
  • 3 种可切换的功率输出模式
  • 43mm 粗管径前叉
  • 320mm 大型前刹车碟和前轮
  • 全新设计的铝制燃料箱
  • 采用新研发的镁合金车架,整体厚度减薄约 20mm


第6代的R6作为雅马哈的中量级旗舰,终于配备上了电子油门和abs,还有直接封顶的牵引力控制系统。

这款车型不仅符合了欧4的排放标准,而且最大马力提升至了118匹,不过重量增加了两公斤。

这些东西在乎的人不多,因为雅马哈这套全新的设计语言实在是太炸裂了。

新的外观设计语言和YZF-R1走的是同一路线,空气动力学系数(CdA)得到了 8% 的提升,所以极速也因此有所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和 R1 相同,这款车的大灯部分就是位于上部车身下方的两个射灯,左边是近光灯,右边是远光灯。不仅是头灯,连转向灯也全部采用了 LED 技术。

这款车的前脸部分看上去非常的犀利凶狠,日间行车灯那个位置的造型设计实际上借鉴了90年代日本著名漫画《牙狼〈GARO〉-GOLD STORM-翔》中的角色"白面之人"的眼睛的造型。

这可不是我随便乱说的,这是雅马哈自己承认的。看来这个设计师也是老二次元了...

而车的尾部基本上和R1就更是一模一样了。

原本R1和R6在雅马哈内部多少有一点内卷的竞争状态,所以在R6设计的时候都会想方设法的和R1做一些区分。

但是后期雅马哈把R系列的产品线给拉长了,除了R6和R1,还发展出了R3/R25,在一些地方甚至上市了R125。

既然产品线给拉长了,那么雅马哈就动起了把整个R家族的设计语言给统一化的想法。

R6从第1代上市到今天,产销量已经达到16万台左右,这个销量数字对于一款价格不菲的中量级仿赛来说绝对不算少了。

但是在2010年之后,中级仿赛的市场热潮已经逐渐褪去了,市面上曾经的那些对标竞争对手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陆续退出了市场。

在这种背景之下,R6甚至于R1,能够继续活下完全就是靠雅马哈把整个产品线给拉长了,靠着销量较好利润率较高的低端产品线去养活高端的R6和R1。

但是这两款车对于雅马哈来说,就是招牌,招牌是绝对不能倒的。

不过想维持这个招牌对于现在这个经济环境来说,真的是难上加难。各位可以猜一猜在2018年的时候R6在日本本土一共卖了多少辆?只有424辆。

欧洲的销量可能更多一些,但是无论如何加在一起对于一款研发费用高到离谱的顶级仿赛车型来说都是不理想的。

所以到了今天欧5排放标准发布的时候,雅马哈也借这个机会把自己的招牌从R6换成了R7。

R6作为一款中量级的顶级二轮超跑,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这款车一切是以赛道性能作为前提进行设计的,所以作为日常通勤的话这款车并不是太实用。

非常激进的骑行姿势;需要时刻拉得很高的转速;绝对钢铁直男型的悬挂,无时无刻不再显示的这台车一切以赛道为导向的设计初衷。

可以说这台车什么都考虑到了,就是没考虑到一般用户的日常使用问题。

所以R6从第1代到现在的第6代,市面上对于这款车硬核的就从来没有停过。

作为一个品牌的招牌车型,以这种硬核的设计理念为导向其实并不能算错,这种车型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雅马哈自身技术实力的一个展示或者说广告。

但是雅马哈做的最不好的一个地方就是,雅马哈在这款车型上所展现出来的性能与肌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实在是够不到。

如果你不是相对专业的赛车手,或者说赛道爱好者,你真的很难体会或者是享受他的性能带来的快乐。

其实雅马哈自己也知道这样会出问题,但是整个车型的风格已经确立,想改变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

作为雅马哈老对手的本田就非常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非常针对性的推出了CBR650R。本田的这款车完全按着雅马哈的七寸来打。

你不是硬核吗,你不是赛道无敌吗?OK,我CBR650R完全抛弃赛道,我就是一台性能还不错,可以拿来走街串巷,上班下班的通勤用跑车。没事我还能跑个长途,还一点都不累。

你看一般的消费者是买你还是买我?!

然后一般消费者看看1万转以下连换挡都不是太顺畅的R6,又看看现在连自动挡都搬出来了CBR650R...

然后一边口中大喊着我是雅马哈的死忠粉,然后一边骑着CBR650R去上班了。

但是对于那些赛道爱好者来说,这又是一个相反的故事了。

我认识了很多日本的赛道爱好者都是从雅马哈开始进入赛道的,有些人跟着R6在赛道里度过了5年10年甚至于20年的赛道时光。

这款车伴随着这些人水平的不断增长,而他们之间的羁绊也越来越深,人和车之间会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而这份经历过成长的深厚感情,这一份在赛道里共生共进的伙伴关系,让这些人很难看别的品牌的车一眼。

但问题就是,这个人群数量太少了,少到根本撑不起这款车的销量。

缅怀~那个无比硬核的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