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卡世界 > 小鹏汽车靠技术翻身!一季度毛利率环比翻倍增至12.9%,走出技术出海的独特模式

小鹏汽车靠技术翻身!一季度毛利率环比翻倍增至12.9%,走出技术出海的独特模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曹郁

小鹏汽车靠技术翻身!一季度毛利率环比翻倍增至12.9%,走出技术出海的独特模式

在去年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小鹏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曾表示:“经过几个季度的自我变革,小鹏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进入销量、品牌、士气、现金流的初步正循环,并将在明年、后年进入更大更全面的正循环。”

随着2024年一季度财报的出炉,何小鹏去年的正循环预言正在兑现。5月21日,小鹏公布其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第一季度财务数据,其一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65.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62.3%。截至2024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414亿元。

手握充裕现金流外,小鹏录得亮眼的毛利率,2024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2.9%,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6.7个百分点。

毛利率的大幅改善一方面得益于高端型小鹏G9开启交付;另一方面,小鹏与大众集团的战略合作初见成效,平台和软件技术服务的收入已经成为小鹏盈利的重要来源。

“新能源行业从蓝海到红海再到血海,小鹏是经过磨练的。”何小鹏称。

在内卷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小鹏技术变现的路径则愈发明晰:在智能电动业务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输出提升盈利和国际化潜力。

造十年,作为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小鹏已然冲破发展初期的重重阻碍,如今,小鹏坚持技术投入、坚守长期主义的价值正在一步一步得到验证。

一季度业绩亮眼,股价大涨

根据财报,小鹏一季度总营收为65.5亿元,同比增长62.3%。

从财报上看,小鹏目前营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销售收入、服务及其他收入。其中,收入大头依然为销售,当季收入55.4亿元,同比上升57.8%,占总营收的84.6%。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源自一季度销量的增长,2024年一季度小鹏交付21821辆新,同比增长19.7%。

除了销售收入外,与大众集团的合作为小鹏带来创收。数据显示,小鹏2024年第一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为10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5.2亿元上升93.1%,环比上涨22.1%,这部分收入大幅增长源于与大众集团进行战略技术合作带来的技术研发服务收益。

毛利方面,小鹏一季度毛利为8.44亿元,同比增长1158.8%,环比增长4.2%。同时,小鹏录得2022年三季度以来最高的毛利率,其一季度毛利率为12.9%,去年同期毛利率为1.7%,2023年第四季度毛利率是6.2%。

小鹏X9的高成交价带动毛利率增长。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一季度,大七座旗舰型X9在上市后就成为了纯电MPV、以及纯电三排座型的销量冠军。小鹏X9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产品品类创新、技术创新才是更有效的竞争手段。具体来看,小鹏一季度毛利率为5.5%,实现同比、环比双双增长。

在营收增长及毛利改善的双重利好下,小鹏今年一季度净亏损额大幅收窄,相比去年同期减少41%,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

一季报发布后,本市场反映积极迅速,当晚小鹏美股股价飙升,一度上涨20%,收盘依旧录得5.92%涨幅。

对于2024年第二季度,小鹏预期总交付量将介于29,000台至32,000台,同比增长25.0%至37.9%。总营收将介于人民币75亿元至人民币83亿元,同比增长48.1%至63.9%。

技术出海初见成效

随着市场进入高强度竞争,为了参与激烈的价格战,部分企会选择主动让出毛利。这一点从特斯拉身上可以窥见,2022年四季度以来,特斯拉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环比下跌。

但始终要相信的是,在市场的长跑竞赛中,价格战终有尽头,技术战则没有尽头。

小鹏长期以来在技术上的投入如今转化成为自身的增量。

财报显示,2021年-2023年,小鹏的研发开支分别是41.14亿元、52.15亿元、52.77亿元,研发开支分�e占总收入的19.6%、19.4%及17.2%。

电动行业正经历快速的科技变化,小鹏坚持在研发领域投入大量源以引领科技进步,并强化自身竞争力。

技术投入换来了真金白银的回报。随着合迈入新时代,小鹏成为了首向国际企反向输出技术的中国企,其与大众集团的合作收益开始在财报中体现。

小鹏一季度录得服务及其他收入约为10.0亿元,同比增长93.1%。相比卖,靠技术变现的毛利率更高。小鹏一季度的服务及其他利润率达到53.9%。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投副总裁CharlesZhang表示:“来自大众公司的平台软件合作收入已经列入一季度的服务和其他收入中,这一项收入是经常性的,相信往后每个季度,平台软件技术服务收入都将能列入财报中。”

这意味着,小鹏已经发展出与传统企不同的创新商业模式。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技术,不仅将通过小鹏品牌的销量变现,而且可以通过和全球领先的品牌合作,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更好的财务回报。

小鹏与大众集团的合作还在进一步深化。上个月,小鹏与大众签订了E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为大众在中国的电动平台联合开发EEA电子电气架构,并将于2026年推出该架构下的电动,这也让小鹏和大众的合作从平台与技术上的合作升级为全方位的战略合作。

除了技术输出以外,小鹏也在大刀阔斧开拓海外市场。上半年,小鹏与西欧、东南亚、中东、澳大利亚等地的多头部经销商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未来海外销售网络计划从原先的三个北欧国扩展至超过二十个国。目前,小鹏G9、小鹏G6的左舵版本已经开始在欧洲市场发布价格和接受预订,预计三季度将推出G6右舵版本。

可以预见,下一阶段,出口将会成为小鹏销量和利润增长重要驱动力。

锚定长期规模与利润

造十年,置身于蓬勃发展又激烈竞争的新能源市场,小鹏总是率先开启变革。

去年来,小鹏进行组织变革,小鹏G6上市、再战小鹏G9……在去年一系列的产品推新和组织调整的作用下,小鹏从谷底不断爬升,其去年四季度累计交付新60,158辆,同比增长78%,月均交付达2万辆以上。在内卷环境中,小鹏走出逆势上扬的增长曲线。

事实上,小鹏比绝大部分企业更早思考变革。面对被业内成为“血海竞争”的2024年,小鹏再度调整其发展战略。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小鹏的战略将不会像以前一样仅仅着眼于销量增长,更追求在这么卷的市场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使我们的长板更长且没有短板,把小鹏打造成“多边形战士”,这样才能够在长跑里面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利润。

小鹏的第二品牌MONA被寄予走量希望。MONA是去年8月小鹏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的核心。据悉,其首款产品预计6月发布,将今年三季度正式上市并交付。

对于MONA,何小鹏充满信心。“我相信MONA会成为A级纯电市场的超级明星产品。”在何小鹏看来,MONA首款型是一款20万以内的颜值最高且高智能,同时成本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

据悉,MONA首款型将切入10万-15万元市场,并将智能驾驶作为一大卖点。何小鹏曾表示:“10万-15万元的价格段有庞大的市场潜力,但要在这个区间做一款各方面都过硬、并配备高阶智驾能力的好,并且实现盈利,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需要企业具有极强的规模化和体系化能力。”

小鹏方面认为,在10万-20万元这个级别的用户,更多人需要高等级智能驾驶。只是用户可能觉得太贵了,而一旦当用户获得高科技的产品同时又支付得起价格,这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何小鹏还透露,今年四季度将交付一款小鹏品牌的B级纯电轿型。这款新是基于小鹏最新技术规模降本的首发型。小鹏期待它成为下半年B级纯电市场的一款爆款。

B级新加上MONA型贡献的增量,小鹏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更大的增长浪潮。

更为重要的是,小鹏的关注点也不仅局限于销量规模。“我再次强调,在这么卷的市场里面一定不要仅仅为了销量的规模,更重要的是要多项全能。”何小鹏称。

在一季报发布前一天,小鹏举办了以“开启AI智驾时代”为主题的AIDAY发布会,发布AI天玑系统及国内首个量产上的端到端大模型。AI能力也将成为小鹏重要的护城河。

这再次验证小鹏在AI智能方面具备的体系化能力。为了持续进化,小鹏还明确了在“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2024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智能研发,并新招募4000名专业人才,今后每年还将投入超过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

尽管二季度仍然面对市诸多挑战,但小鹏正依托组织调整改革、技术积累、产品推陈出新等,努力修炼成“多边形战士”。展望今年下半年,无论是销量、利润率、现金流还是AI智能驾驶,小鹏都将有更多变革成果落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小鹏或将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