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卡世界 > 高合、爱驰有救了?海外“复活卡”,图的啥

高合、爱驰有救了?海外“复活卡”,图的啥

近日,高合、爱驰这两家濒临倒下的造车新势力相继传来好消息。美国时间5月16日,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与美国iAuto集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据称,iAuto已获其背后机构投资者的充分支持,计划投入超过10亿美元的首轮专项资金,以支持华人运通旗下高合汽车的重组及复工复产。双方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财报公布前完成所需的合规交易流程。

高合、爱驰有救了?海外“复活卡”,图的啥

无独有偶,5月14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一家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哈德逊宣布,该公司已与爱驰汽车欧洲公司签署了业务合并协议,后者将专注于为欧洲市场提供电动汽车。这被看作是爱驰汽车欧洲公司拟在美借壳上市,以寻求海外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

神秘投资者送来“救命稻草”

苦等3个月,2024年2月“爆雷”的高合汽车终于迎来“白衣骑士”。iAuto表示,将全力支持高合汽车恢复业务运营和整车生产,同时两家公司将推进全面重组方案,为各地市“支持企业及时自救、避免产能重复投资、优化各地营商环境”等政策的落实提供实证业绩。根据协议,双方合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完成销售订单的生产协同、股权并购、技术合作、品牌与国际销售对接、供应链与生产的整合等。

事实上,协议签署翌日,华人运通立刻发布了《关于公司重组期间工作组的公告》。公告显示,重组期间,华人运通将成立两个工作组,分别是重组工作组、联合运营工作组。前者负责从股权到所有运营相关活动的重组,后者负责公司日常的决策与运营。至于复工复产的进度,华人运通对外回应称,目前还有很多工作在推进中,以官宣为准。

那么,充当“白衣骑士”角色,名不见经传的iAuto究竟是何来历?公开资料显示,iAuto是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的清洁能源汽车公司,核心业务为清洁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集成销售及营运,该公司的实控人为曾经叱咤汽车行业、近年来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的仰融。

仰融目前担任港股上市公司正道集团董事会主席,正道集团是仰融出走他国之后,重新征战汽车领域打造的品牌。正道集团多年来一直谋划造车,曾与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威股份”)达成合作,有意在宁波打造30万辆汽车产能工厂。不过,之后京威股份退出合作,正道集团造车计划逐渐归于沉寂。而今,借助高合汽车,仰融及正道集团有望重回中国汽车市场,而高合汽车也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高合汽车在融资方面曾多次拿到“空头支票”,此前其与沙特投资部的协议就无疾而终,后来与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的“绯闻”也没了下文。再看高合的新“金主”,正道集团的资金并不充裕,2023年财报显示,正道集团没有营业收入,年度亏损2130万港元。这意味着,逾10亿美元的首轮专项资金,很有可能来自他处,真正的投资者尚未现身。

从国内“卷”向海外

不仅“复活”的主要融资来自海外,根据高合汽车与iAuto签署的重组协议,双方的重点之一是致力于将品牌与国际销售对接,这意味着海外市场可能是未来高合汽车发力的一大重点。

至于沉寂已久的爱驰汽车,则明确将业务重点转向了欧洲。爱驰汽车欧洲公司已与美国境内的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哈德逊签署了业务合并协议,其股东将获得新发行的哈德逊公司普通股。这项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12月31日前后完成。根据意向书条款,爱驰汽车估值总金额为50亿~60亿美元。

此前,法拉第未来、极星等都是通过与SPAC公司合并的方式借壳在美上市。与IPO方式相比,借壳上市流程更简单,而对于自身没有造血能力的新势力而言,仅依靠一级市场的融资难以为继,上市是拓展融资渠道的优选。

在合并上市获得融资后,爱驰汽车将专注于为欧洲市场提供电动汽车。据外媒援引内部人士消息透露:“爱驰的欧洲总部设在德国,今后推出的电动汽车将在中国生产,只在竞争相对中国不那么激烈的欧洲销售。”据称,爱驰欧洲总部将负责销售、营销和财务工作,而制造、采购和研发仍将主要在中国进行。“由于中国市场过热的电动汽车竞争和压力,我们没有再在中国销售的计划。” 上述内部人士称。

爱驰汽车成立于2017年,曾累计融资超百亿元人民币。与其他新势力品牌不同,爱驰汽车一开始就着重布局海外市场。当蔚来、理想、小鹏等还在国内市场“搏杀”时,爱驰汽车的目光已经瞄准了海外,且一开始便锁定高准入门槛的欧洲市场,抢先进入德国、法国、比利时、丹麦等地。

不过,这种先发优势并没能维持下去,欧洲媒体曾评价道,爱驰旗下两款车型U5和U6在技术上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由于品牌产品布局单一且竞争力不强,爱驰汽车在国内的市场表现一直平平。去年爱驰汽车被曝出现经营危机,员工遭遇工资延迟发放、App停摆、2000名员工集体维权等,在国内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市场,爱驰汽车已经逐渐淡出主流视野,成为外界眼中又一家要倒下的造车新势力。

而今,哈德逊的出现及借壳上市,为爱驰汽车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不过,未来爱驰汽车将如何发展,目前来看仍充满不确定性。虽然业内传言爱驰汽车没有继续留在中国市场的计划,但截至发稿前,爱驰汽车未对这一消息作出回应。

外资借中国车企快速入场

事实上,无论是苦苦挣扎的高合、爱驰、威马,还是早些年倒下的游侠、赛麟、奇点、绿驰等都曾名噪一时,大多也都收获了不菲的融资。不过,前些年涌现的新势力品牌实在太多了,经过大浪淘沙、充分竞争,在产品、资金、管理运营等各方面都合格的企业才有可能留下来。

对于高合汽车的倒下,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此前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高合在汽车设计、概念打造、集成技术等方面没什么大问题,但价格方面,如果和早期“蔚小理”一样,定位35万元上下,相当于BBA入门级水平,还是有群体能够接受的。“但高合太早介入高端价位区间,跳跃度太大,国内新品牌突然卖得比BBA还贵,再怎么打造概念,用户也很难接受。”他说。

但即使有了iAuto这个“白衣骑士”,对于高合汽车的前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企业高管表示并不看好,他告诉记者:“高合的产品定义、定位发生了偏差。喜欢它的人会很喜欢,但这部分群体较小,其中买得起的人更少。30万元级别的产品出来得太晚了。”

当然,有了外来资金的支持,高合汽车至少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爱驰汽车也可以尝试重新发力欧洲。那么,对于高合、爱驰等濒临困境的新势力品牌,外资究竟看中他们哪些地方了?

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告诉记者:“在投资方看来,像高合、爱驰等,还是有一些资产和价值的。前期它们通过融资、新车型的开发及销售等,在产品开发、工程制造、销售、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个体系。这是有内在价值和无形价值的,毕竟先期已经投资那么多了。在国内,面对诸多强大的传统车企及新势力的竞争,它们很难找到生存的空间。但在外方看来,现在出手收购它们比较便宜,而且它们在国外的形象并不那么负面,可以拿过去放在欧洲,重新包装一下。另外,可以基于现有的产品、平台等基础,快速推出新车型。当然,投资方基本上就是今后企业的主导方了,肯定会在管理层、车型等方面进行一些调整和升级。”

另外,纪雪洪指出,高合、爱驰等还有一大优势是,它们拥有国内的供应链,而外方有市场。这或许也是爱驰选择在国内生产、在欧洲销售的重要原因。毕竟国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相对成熟,且成本可控。至于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关税隐忧,纪雪洪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供应链企业正在随同整车企业一道“走出去”。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