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卡世界 > 卷价格不如卷研发、卷安全,车企的底线不应动摇

卷价格不如卷研发、卷安全,车企的底线不应动摇

汽车行业持续内卷,车企们在拼命卷价格、卷智驾、卷推新速度等。然而,盲目地内卷,最后结果就是车企“赔了夫人又折兵”,加大新能源车企的亏损面,更难以长期保证车辆的高品质。相较之下,车企卷安全、卷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显然更具意义。

卷价格不如卷研发、卷安全,车企的底线不应动摇

车企持续内卷单一选项,消费者对汽车的关注点也逐渐出现偏差,对汽车产品功能性方面的关注点越来越多集中在智驾系统或者价格上,然而,原本作为汽车产品最基础的安全功能,却常常被消费者以及车企忽略,这种行业现象,应该尽快纠偏。

安全性能逐渐被忽略

近两年汽车市场持续打价格战,今年尤为火爆,现在市面上一款中大型轿车的起售价格,还不到15万元,一款B级车的售价也下探至10万元以内,更有车企喊出最低可享5.5折、单车最高优惠10万的口号,车企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合力,让价格战浪潮一次又一次掀起不小的波澜。

与此同时,很多车还通过降价增配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通过一系列看起来炫酷的配置来吸引消费者注意,比如在A柱上加装显示屏、在油箱盖上使用触摸电控开启功能等。但是,很多看似武装到牙齿的配置,实则上不仅没有显著提升车辆的实用性,还成为了画蛇添足的败笔,不仅增加了用车消费者的学习成本,也增加了零部件的故障率。

新车型的价格持续走低,但在消费者容易看得见的功能配置方面持续增配,这种做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配置增加的背后,车企造车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而企业是逐利的,为了保证车辆的利润,部分车型只能在消费者不容易感知的安全性能方面进行减配,缩减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投入。

不可否认,消费者都想用更少的费用购买一辆更高配置的座驾。但是消费者的购车费用也不低,往往是几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积蓄,而用车周期基本是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样的情况下,相信每一位消费者都希望自己的座驾能够品质过硬,省心耐用,并且可以安全护航。

是忽略这种隐患,还是直面这份内卷,做出破局之举?这成为摆在主流大厂面前两难的选择。而近日上汽通用汽车倒是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与其卷价格,不如卷研发、卷技术和卷安全。它发布了一款RoboTest无人化整车智能试验平台,成为这份新三卷主义的最佳证明。RoboTest是国内外主机厂中唯一由车企自主研发且系统运用到整车试验认证流程的机器人测试系统,简言之就是用机器人代替人,进行开发阶段的整车试验测试,进一步减少人在测试车辆时的误差,从而提升测试的效率和质量,以保证车辆的高品质。

卷价格不如卷安全

实际上,对于汽车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安全是1,其他功能设计才是1后面的0。所以汽车只有做好安全性能,卷价格、卷智能科技才具有意义。

无论任何时代,汽车行业的安全底线都不应该动摇,这是行业的共识,也是行业的基操。因为只有车辆的安全性能到位,关键时刻才能救人一命。尽管车辆的安全性能不容易感知,也带不来流量,但是能体现车企的责任心,更反映了车企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在这方面,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车企有不同的态度。

以前燃油车时代,传统车企研发制造一款车,往往是5年周期。这5年时间就是车企用以对车辆各方面性能进行严苛测试,细致打磨。如今进入新能源时代,诸多新势力车企的新车研发制造速度已经压缩至2年或者更短时间,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研发测试过程省略了很多步骤,车辆出现问题就后期OTA升级。

新势力车企求快的原因不难理解,很多车企还处于亏损阶段,它们需要市场声量,更需要投资人持续补血,所以着急在市场上搞一些动静。此外,新势力车企手上的资金有限,也难以支撑路测期间庞大的费用支出。

传统车企不同,家大业大,造车资金雄厚且技术有着深厚的积累,所以有足够的条件对新车进行全维度测试,保证车辆的功能部件有足够的安全,才把新车推进市场。对此,上汽通用的RoboTest平台就是很好的体现。

平台由车端和云端两大核心部分组成。其中,车端控制器集成了驾驶机器人系统、定位感知设备及控制模块,通过轻量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可实现快捷拆装,无需破坏车辆原有结构。云端控制中心负责试验规范、测试路径的远程配置、实时监控与管理,以及试验数据的无线传输与分析,确保试验的高效和精准。正因此,平台能够显著提升整车研发的效率和智能水平。

由于RoboTest平台采用机器人系统,相较传统真人驾驶具有高精度和强耐久性的特点,所以你能显著提升新车试验质量和验证效率,为车型的性能一致性提供了最佳的开发保障,比如在续航、转毂耐久、定油门等试验中,RoboTest平台消除了人为因素和设备误差的影响,确保了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据悉,目前RoboTest平台已经进入成熟的系统化应用阶段。

【结束语】

安全是底线,这是汽车行业的共识。践行这个共识,需要车企有足够的定力。为消费者打造一辆安全的座驾,也需要车企严苛的制造工艺,以及强大的体系力背书。只有这样的车企,才值得消费者关注和信任。

消费者在选车时,也应该选择有深厚造车底蕴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品牌,全面评估企业的实力和车辆安全性,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性能与低价格,忽略汽车最本质的安全性。毕竟,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